為甚麽要受洗?
聖經明說,神是看人的內心!(撒16:7)於是很多人就說,神知道我心信耶穌,這豈不是已經足夠麽!為甚麽還要接受洗禮?對於此類的問題,如果不是對信仰一知半解,就是對真理定位的誤解!既然信耶穌,自然就會想受洗,不會找藉口不受洗。如果心信已經足夠,以致不用受洗,那麽,洗禮豈不應當早已廢棄了麽?聖經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7)耶穌世的時候,也有人暗暗的作主的門徒。例如埋葬耶穌屍體的亞利馬太人約瑟。為甚麽不承認主呢?是因為怕猶太人。(約19:38)耶穌曾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10:32-33)所以,洗禮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在眾人面前表達信仰,縱使要付出代價,也要作見證,承認主的名。
為甚麽要洗禮?以下是一些理由:
1在大使命中: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即是主吩咐傳福音的人要為信福音的人施洗。(太28:19-20)洗禮就是表達了歸信主,作主的門徒。
2施洗約翰的洗是悔改的洗。但無罪的耶穌,為了盡諸般的義,尚且接受施洗約翰的洗。(太3:13-15)信主的罪人豈不更應當效法主麽!
3保羅解釋,受洗是歸入基督耶穌裏面。表示與主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受洗了的信徒,從此以後,一舉一動應該有新生的樣式。(羅6:3-6)
4聖經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人既然歸信,因信稱義,自然就歸入教會,成為教會一份子,主恩共享,領受聖餐,(林前11:23-29)因為人得救,其實就是與主立了新約。信徒要時常藉聖餐記念主恩。
教會的聖禮,主要的是水禮和聖餐。聖禮是表達教會信仰的核心。水禮(洒水或全浸)是指信徒加入得救的群體,即是教會。所以,水禮並不是得救的條件(路23:39-43),而是得救的見證。聖餐是記念主的救贖和屬靈的餵養。在教會歷史中,前人對聖餐有著不同的觀點,常見的包括:變質說、合質論、臨在說、象徵 (記念) 說、連結說等等。而一般以象徵 (記念) 說為大多數教會接納。研究洗禮和聖餐,還有很多屬靈的教訓。例如,舊約暗示水禮具有潔淨罪污的含意,而到了新約時,約翰的水禮,帶來宗教的復興,罪人悔改,回轉歸向神,並期待彌賽亞帶來聖靈與火的洗。(太3:11,路3:16)在初期教會更效法主耶穌施洗。(太3:13-17;可1:9-11;路3:21-22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