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估計現今香港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約有30萬,當然「自稱」並不等同「真的」是基督徒,正如有人說「未重生得救」的是「掛名」的基督徒。耶穌也警告說,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去迷惑信徒。(太24:24)那麽,有假基督徒就一點也不希奇!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生命和行為都會改變。保羅作見證時說,我們從前也是無知、悖逆、受迷惑、服事各樣私慾和宴樂、常存惡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藉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多3:3-5)在聖靈的更新中,但願我們要留意自己的表現。我們是因曉得真理而得自由,(約8:32)而不是死守教規!
1在話語上,不要太抽象。
當耶穌向尼哥底母解釋重生時,耶穌說,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約3:8)即是以能明白的解釋難明白的,使聽到的人能夠相信接受。但今日很多基督徒在話語上,實在太抽象了,令人不明白。其實,多一點運用基督教的宗教術語,並不等同靈命成熟。話語最主要是有助溝通,並不是高抬自己。
2在見解上,不要太偏激。
聖經上有很多難明的經文,很多基督徒卻堅持自己的看法,猶其是執著一些字句。彼得提出警告說,那無學問不堅固的人強解、如強解別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沉淪。(彼後3:16)其實,很多經文都涉及文他背景的問題,很多基督徒將現今的觀念讀進去。由於大家都有不同的感觀和定義,在溝通上就出現很多障礙和誤解,信徒之間更出現隔膜,難以合一。
3在行為上,不要太衝動。
保羅提到,信徒信主前後的比較。(多3:3)一個生命的改變,帶來行為的改變是很自然的事。在耶穌所講撒種的比喻中,並不是有改變就足夠,而是要直到結果。(太13:1-23)生命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但很多人卻以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其實,在現實社會中,很多信了一段時間的基督徒,也曾經很熱心,不過仍然缺乏持久力,離開主,實在令人婉惜!基督徒需要沉著地成長,好過大上大落,時冷時熱!這樣的基督徒,往往令人感到在行為上,實在太衝動,並不穩重,難以成為團隊的同行者。
我們既然重生得救,接下來,就應該學習成長,持之以恒,直到基督再來。在成長的表現中,切勿在話語上太抽象、在見解上太偏激、在行為上太衝動。正如耶穌說,要憑著果子去認出好樹,還是壞樹。(太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