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整衣冠;以人為鏡,可知得失,以古為鏡,可知興替。在猶太人的歷史中,由建國到興盛;由興盛到亡國;由亡國到歸回;由歸回到復國,不但可以看出國家興替的原因,還可以看出猶太人宗教的特色。聖經說,邦國因有罪過,君王就多更換。(箴28:2)然而,猶太人國家興衰除了人為的政治因素,更重要的是宗教因素。以色列是一個神權立國的國家,即是說政治和宗教是不能分割的。猶太人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認為國家興衰的關鍵,在於聽不聽從神的律法。然而,亡國後,由誰帶領整個國家的宗教呢?
自摩西起,國家的領導權落在先知的身上。摩西留下神的應許說: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像我。(申18:15)到撒母耳先知後,以色列人要求立王,國家的領導權落在君王的手上。明顯,由神權變成人權領導!當君王敗壞時,神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他們卻嘻笑神的使者,藐視他的言語,譏誚他的先知,以致神的忿怒發作,無法可救,終於亡國,人民被擄到巴比倫去。(代下36:15-18) 然而,神仍然施恩,應許彌賽亞(基督)將會降臨,重建大衛皇朝,直到永遠。(賽9:6-7)由亡國到復國前,舊約結束,直至新約,神沒興起先知,期間沉靜了四百多年。為要維繫宗教,團結人民,領導權自然落在大祭司的職份上。到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時,最具勢力的宗教派別,就是嚴守律法的法利賽人派和位高權重的撒都該人派。可惜,他們並不相信耶穌正是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的那位大祭司。(來5:6)
當耶穌本著基督的身份講論天國的教訓時,很多人都希奇。因為耶穌的話,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太7:28-29) 當差役沒有將耶穌帶回去見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時,差役就被視為受了迷惑!那些信耶穌是基督,亦被視為不明白律法的百姓。(約7:47-49)猶太人自誇的原是因為他們有摩西的律法,(羅3:1-2)是神的子民,曾與神立約。(羅9:4-5)可惜他們是有律法,卻沒有行律法。(羅2:13)其實,律法本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來10:1) 他們認為律法所預言要來的基督,一定能夠拯救他們。誰知,耶穌來,是要拯救他們脫離罪惡的捆綁,而不是脫離政治的壓迫。再者,這位木匠的兒子,明明是個人,怎可能是上帝的兒子!他們不能接受,因為他們才是不明白律法的人。(約10:30-39)雖然,耶穌並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基督!但是,耶穌確是知先、君王、祭司集於一身的基督,並且基督的國度是有別於地上國度的永恒天國!